咨询热线:400-600-6161

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凝胶色谱柱的工作原理与分离机制

凝胶色谱柱的工作原理与分离机制

更新时间:2025-07-04浏览:5次

  凝胶色谱柱是一种重要的色谱分离工具,广泛应用于分子量分离、生物大分子纯化以及高分子材料分析等领域。它基于凝胶渗透原理,通过柱内填充的多孔凝胶介质,实现对不同分子大小的分离。
  一、工作原理
  凝胶色谱柱的分离原理基于“分子筛效应”或称“排阻效应”。当待分离的样品溶液流经填充有多孔凝胶的柱子时,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在通过柱床时表现出不同的通行路径和速度。
  1、大分子:由于分子尺寸较大,无法进入凝胶颗粒的孔隙,只能绕过凝胶颗粒表面,因此其流动路径较短,容易较快通过柱子,较早洗脱。
  2、中等大小分子:部分分子可以进入孔隙,但并不能渗透凝胶颗粒的全部孔隙,因此其流动路径介于大分子和小分子之间,洗脱时间居中。
  3、小分子:能够自由进入凝胶颗粒内的大多数孔隙,流动路径相对较长,因此通过色谱柱所需的时间最长,较晚洗脱。
  简而言之,它利用分子在凝胶颗粒孔隙中的“排阻”作用实现分子大小的分离,分子量越大洗脱时间越短,分子量越小洗脱时间越长。
  二、分离机制
  凝胶色谱柱的分离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  1、物理筛分作用
  凝胶介质的多孔结构对分子起到物理筛分的作用。不同大小的分子通过是否能进入颗粒孔隙实现分离。此过程不依赖于分子的化学性质或电荷,只依赖于分子的体积大小,因此凝胶色谱是一种尺寸排阻分离技术。
  2、动力学因素
  分子在凝胶颗粒孔隙中的扩散速度影响其在柱中的迁移速率。较小分子因能够进入更多孔隙,扩散路径更复杂,迁移速度较慢。较大分子受限于无法进入孔隙,迁移路径较为直接,因此迁移速度较快。
  3、非特异性吸附
  虽然凝胶色谱的主要分离机理是基于分子大小,但在实际应用中,样品分子与凝胶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可能影响分离效果。良好的凝胶材料设计会尽量减少这种吸附,确保分离纯粹依赖于分子大小。
  凝胶色谱柱通过多孔凝胶介质实现基于分子大小的分离,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分子在凝胶颗粒孔隙中的物理排阻效应。大分子因不能进入孔隙而较快洗脱,小分子则因深入孔隙而延迟洗脱。该技术操作简便、条件温和,适用于多种复杂生物样品和高分子材料的分离分析,已成为现代化学和生物技术实验室的重要工具。

Contact Us
  • 联系QQ:623874345
  • 联系邮箱:pub02@greenherbs.com.cn
  • 联系电话:400-600-6161
  • 联系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企业墅4-3

扫一扫  微信咨询

© 2025 北京绿百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(www.bjlvbaicao.com)  备案号:京ICP备05010649号-3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sitemap.xml

<

联系电话:
18201034352

扫一扫,关注我们